
股市与商品冰火两重天:谁在说谎?配资平台官网网址
老张盯着电脑屏幕,眉头紧锁。
他的股票账户里,半导体和消费股的持仓一片飘红,可另一边,焦煤和玻璃期货的持仓却绿得刺眼。
他忍不住在投资群里发问:“股市涨得欢,商品跌得惨,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经济?”
这个问题,恐怕也是今年不少投资者的困惑。
股市的“结构性狂欢”
2024年的A股,虽然没走出大牛市,但结构性机会不少。
半导体、AI、消费电子、游戏等板块轮番上涨,不少个股甚至创下历史新高。
而另一边,地产、煤炭、钢铁等传统行业却依旧低迷,股价趴在地板上不动。
这种分化,背后是政策资金的精准投放。
“现在的财政刺激,不再是过去那种大水漫灌。”某券商宏观分析师李峰解释道,“钱主要流向了新基建、科技、消费升级这些领域,而不是传统的地产和基建。”
比如,专项债重点支持的是城市地下管网、老旧小区改造、水利工程等民生项目,而不是过去的“铁公基”。
消费端则通过“以旧换新”政策刺激家电、汽车、数码产品的需求。
这些政策,直接利好科技和消费股,但对钢铁、水泥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拉动有限。
所以,股市的上涨,反映的是经济转型中的新动能,而非整体经济的全面复苏。
商品的“熊市噩梦”
相比之下,商品市场则是一片惨淡。
焦煤价格从2021年高点跌了80%,玻璃跌了68%,甲醇跌了46%,螺纹钢跌了52%……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宗商品,如今成了投资者的“噩梦”。
“工业品的下跌,本质上是房地产周期下行和产能过剩的双重打击。”某期货公司研究总监王磊分析道。
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,直接拖累了钢铁、玻璃、纯碱等建材需求。
而化工品如甲醇、塑料、PVC等,则是因为前几年产能扩张太快,如今供过于求,价格自然撑不住。
更让人头疼的是,即便价格跌到成本线附近,企业仍然不愿减产。
“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期货市场做套保,锁定利润,哪怕现货亏钱,期货上还能赚回来。”一位焦化厂负责人坦言,“谁先减产,谁就丢了市场份额。”
这种“死扛”策略,让商品价格长期阴跌,反弹乏力。
谁在说谎?
股市涨,商品跌,看似矛盾,其实各有逻辑。
股市反映的是政策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消费韧性,而商品则暴露了传统行业的困境。
两者并不冲突,只是经济转型期的必然分化。
“现在的经济,就像一辆正在换挡的车。”李峰打了个比方,“新引擎已经开始发力,但旧引擎还没完全熄火,所以整体速度不快,但结构上已经变了。”
对于投资者来说,关键是要看清趋势——传统行业的寒冬可能还会持续,而科技、消费等新动能,或许才是未来的主战场。
至于老张,他最终决定减仓商品期货,加码科技股。
“市场不会骗人配资平台官网网址,只是我们有时候看不懂。”他苦笑道。
仁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